当前位置:首页 > 平台资讯 > 基层减负如何激活治理“源头活水”?三招破解社会力量参与困局

基层减负如何激活治理“源头活水”?三招破解社会力量参与困局
时闻: 2025-07-03 来源:北京宜和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发展研究院

--一位5A级社会组织秘书长的实践思考

基层减负,减的是形式主义的“枷锁”,增的是治理创新的“活力”。但减负只是起点,要让基层从“单打独斗”转向“多元共治”,关键在于激活社会力量的参与动能。结合多年服务全国社会组织的观察,我认为需聚焦三大核心问题精准发力:

痛点直击:三大瓶颈锁住共治潜能

1.资源“沉睡”与需求“错配”并存

超半数社区反映:跨区域协调机制不完善导致资源闲置与需求错配居民需求却难满足;志愿者、在职党员等力量因缺乏精准对接,沦为“临时劳力”。

2.参与浅层化,专业效能难释放

矛盾调解、特殊群体关爱等深度服务领域,社会力量常因权责边界不清“无从下手”;部分组织专业能力不足,导致服务碎片化。

3.数字工具“有平台、缺效能”

智能平台功能重复、操作复杂,老年群体面临“数字鸿沟”;数据壁垒使社会力量难精准捕捉需求,匹配效率低下。

破局之道:构建“精准匹配-专业赋能-长效激励”生态链

第一招:打造“智能枢纽”,让资源活起来

▶建立公益资源智能匹配平台,整合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服务库,通过AI算法实现“需求清单”与“资源清单”一键链接。

▶推行辖区资源共享协议,开放文体场馆、停车场等设施,破解“看得见用不上”难题。

第二招:划定“服务清单”,让参与深下去

▶制定《社会力量服务承接清单》,明确矛盾调解、为老服务等事项的权责标准,解决“想干不敢干”顾虑。

▶开展实战化赋能培训:针对复杂矛盾调解、智能工具应用等短板,联合优秀社区书记工作室开发定制课程,培育“专家型”力量。

第三招:创新“激励生态”,让热情可持续

▶升级志愿服务积分体系:联动商圈、文化场馆、医疗机构,让积分可兑换消费折扣、健康服务等实用权益。

▶设立“社区伙伴计划”:对专业组织、骨干志愿者给予命名表彰、项目优先支持,强化荣誉归属感。

▶推行“数字适老”改造:优化平台语音交互、大字界面,开设社区助老课堂,跨越参与鸿沟。

减负是手段,增效是目标。唯有构建“资源精准对接、服务专业有序、激励温暖有效”的共治生态,才能将社会力量的“千条线”织成基层治理的“一张网”。当每一个市场主体、社会组织和热心居民都成为治理“主角”,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篇章必将活力奔涌!

第四招:宜和双暖模式”让互助养老更智慧

▶以“宜和双暖互助养老系统”为例,通过数字化平台整合医疗、志愿、慈善资源,实现“需求智能匹配—服务精准派单—积分循环激励”全链条闭环。平台依托“劳动暖家、服务暖邻”理念,既破解了高龄独居老人“急难愁盼”的居家服务断层,又激活了低龄健康老人的参与动能,形成“邻里可信、就近响应”的可持续生态。

▶实践印证,“精准匹配+专业赋能+长效激励”的共治逻辑,为基层养老提供了可复制的智慧方案;更多社会力量加入,共同织就“老有颐养”的幸福网。

 

欢迎交流:老师 联系方式:18010379537)